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连海事局航行警告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大连海事局航行警告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袭击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高升号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利用此事拉拢英国。伊藤博文听闻此事极为恐慌,担心英国与中国结盟,暗地里收买英国议员和媒体为日本说好话。此事使英国人群情激愤,堂堂大英帝国岂能容忍日本这般蕞尔小国挑衅。但是结果却让中国、日本、英国民众三方出意料,中国悲,日本喜,英国民众惊——英国政府官方裁定:当时已经存在战争状态,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交战任务,日本军队有权扣留或沉击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英国>当局/strong>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结论,这和当时的远东局势密切相关。
自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当局就明白一个道理——坚持光荣孤立,谁抬头就敲打谁,谁到下就扶持一把。通过这样的这只手段保持欧陆平衡,英国一家独大。然后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再也无法单凭自身实力与他国博弈。
19世纪后半页,美国结束南北战争统一国内市场,意大利被撒丁王国统一,德国被普鲁士统一,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法国第三共和国政局稳定,各国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家统一国力与日俱增,德美两国在生产力上超越英国。面对周围“列强”四起,在政治上依然保持世界大哥角色的英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自中国大门敞开之后,俄罗斯就从北部侵扰中国,逐渐把势力发展到中国西北和整个东北地区。俄国的发展自然就触犯了英国的利益。在西亚,英俄两国的矛盾在阿富汗爆发,远东矛盾点在中国纠缠。
为了遏制俄罗斯在远东的势头,新崛起的日本就是英国物色的工具。尽管甲午战争刚刚爆法,中日两国谁输谁赢尚无定论,但是英国人更倾向于日本。从这件事也能看出,英国早已认为中国清政府是烂泥糊不上墙的。扶持日本这样的小霸王压制俄国成了英国的选择,只不过英国人低估了日本的野心和能力。
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
1902年1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和日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两年后的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派遣波罗的海舰队远征远东,但是英国拒绝俄国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俄国舰队被迫绕过好望角进行“万里长征”。最终日本以逸待劳,在对马海峡全歼俄国舰队。对马海战的影响可谓深渊,从此俄国退出海军大国行列,即使苏联时期,海军依然颓废,不堪重用。
高升号>变乱/strong>仅仅是把英国的政治目的提前暴露在外,让世人更为清楚的看到远东地区的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英国在远东地区战略目标的部署。这件事也反映出了西方强国对于中国清政府的态度——早已把中国看成是案板上的一块肉。
其实英国还是有反应的,只不过当时英国三个群体的反应不一样.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英国的为清朝运兵的舰船”高升号”,虽然日本救了船上的船长,水手等英国人,但是却导致了871淮军精锐葬身大海,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英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奋,要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可惜他们没有宣战权.
英国的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更是在没有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派出主力舰,摆出兴师问罪的架势,更是发电报请战惩罚日本.很可惜舰队也没有宣战权.
英国政府却做了符合自己”搅屎棍”称号的决定,不对日宣战,而是举行听证会,和平解决此事,还与日本达成了谅解,英国还向清朝索赔了三万多英镑(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啊),作为对”高升号”的赔偿.很可惜英国政府拥有宣战权和决定权.
英国此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你们都是小弟
在英国看来,清朝和日本都是弱国,都是给自己提鞋的角色,给一百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和英国正面对战,更不要说向英国发动战争.英国明白日本醉翁之意不在酒,并没有向自己挑衅的意思,目标是清朝,既然是两个小弟打架,只要自己没损失,就当是看个乐了.
我想扶植你
当时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步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实力已经不是绝对且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己在远东和俄国争夺领导权,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想在清朝和日本中间选择一个进行扶植,来一起对抗俄国.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英国不想阻止这场战争,而是把这次战争当成了一次考试,奖励就是和自己结盟.
可恶的英国政府,也可以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帮凶之一.
所以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走,还是要自强![碰拳]
英国得知高升号被击沉的消息后,非常震惊!英国驻日公使向日本外务省提出严重抗议,指出:在中日两国尚未宣战的情况下,无故击沉中立国商船,是粗暴的违反国际法。但弱国只能挨打,英国见日本国势日盛,就找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索赔损失。
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击沉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船上运载的清兵几乎全部遇难,这次冲突史称高升号事件。
由于日本政府处置措施得当,反应迅速,化解了一场外交危机。
换句话说,是日本政府的无耻和狡猾,混淆了视听,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谅解,也获得了国际好评。
事件>颠末/strong>
1894年(光绪20年,明治27年)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朝鲜境内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朝鲜当时还是清朝的附属国,请求大清出兵镇压。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今非昔比,早就想跟大清较量。
在清政府向朝鲜派兵的时候,一万多名日军也浩浩荡荡以保护侨民为名赶来朝鲜。
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悍然击退大清海军济远号、广乙号。
这时搭载大清军人的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浪速号挡住去路,并企图扣留,大清军人当然不干,英国船长则希望能原路返回中国,三方僵持不下。
这时日舰东乡发出警告,发射了一颗鱼雷。
高升号外籍船员惊慌失措、纷纷跳水逃生,清军坚决向外籍船员们开枪射击。
浪速号随即向高升号开始炮击,清军当即进行还击,1小时后,高升号沉没。
浪速号出手营救了高升号船长和大副、轮机长等3名英国人,245名清军官兵被随之赶来的英美德法军舰营救,共有871名大清官兵和59名船员丧生。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高升”号事件。
高升号事件,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给了李鸿章当头一棒,也沉重打击了大清军队的士气。
事后李鸿章把甲午战争大清的失败,归咎于这次事件,说这乃是一个凶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不是毫无道理。
事件善后
事件发生后,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当即宣布日本非常重视,下令按照 “文明国家” 的程序对事件进行客观而全面调查,给各方一个满意结果。
接着日本方面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在从7月27日到中日正式宣战(8月1日)的一周内,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日舰浪速号军人和获救的英方人员的调查笔录,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证词,完成了《关于高升号事件之报告书》。
很显然,这完全是日方的一面之词,但因为形式采取了“国际惯例”来完成的,让英国人非常满意,它们觉得日本是个现代文明国家,还是很守规则的。
同时日本还假惺惺做出姿态,对列强说,日本将严格按照国际法办事,一旦说责任在日方,不偏袒、不护短、一查到底。
与此同时,日本积极开展舆论战,不仅鼓动本国媒体为日本说话,还游说了英国媒体为日本辩护。
日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8月3日,剑桥大学教授在《泰晤士报》上接受记者采访为日本辩护,认为日本在这次事件中采取的措施合法:
一、高升号在中日发生冲突后运载军人,已经属于敌对行为,不受国际法保护。
二、船上的军人是用来对付日本的,日本军舰当然有理由采取有力措施。
三、虽然没有宣战,但两国事实上已经处于交战状态,高升号不是中立态度,不能受到保护。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日本不但不需要向有关方面道歉,也不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赔偿。
8月12日,长崎的第一次听证会结束后,日本倒打一耙,向英国外交部表示抗议,因为高升号违背了英国宣布的中立原则。
8月20日上海举行第二次听证会后,英国政府被听证会上的导向左右,竟然自己觉得理亏,觉得日本没错。
11月10日,英国的最终结果出来了,他们裁定:当时两国已经属于战争状态,高升号为交战国运兵属于敌对行为,日本军队有权对它采取任何行动。
总之,日本人没有任何错,因此不需要赔偿和道歉。
既然日本没有错,那中国政府使用英国船只,出了事故,那就应该负责,赔偿所有损失。
1894年11月英国作出最后裁定后, 到次年的2月5日,英国外交部正式通知高升号的船东印度支那航运公司:赔偿责任应改由中国政府承担。
1902年。中国和有关方面就赔偿具体金额达成协议。
1903年赔偿全部付清。
总之,高升号事件中,日本很无赖、大清很受伤、英国很糊涂。
到此,大家对大连海事局航行警告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大连海事局航行警告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